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通化联播>通化动态 |
市审计局全力攻坚提速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
|
年初以来,通化市审计局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级审计机关部署,聚焦审计监督主责主业,紧紧围绕年度审计项目计划,集中力量、全力攻坚,抢抓工作进度,力争提前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审计任务。截至三季度末,已开展审计项目48个,占全年项目计划的92%,审计共涉及单位144个,发现问题142个,涉及问题资金3.03亿元,提出审计建议77条,移送问题线索20件。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平台发表信息共46篇次,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审计要情专报2篇,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通化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提高资金使用质效。以推动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目标,开展了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情况、东昌区政府2024年财政收支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和7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深入揭示了“两重”“两新”政策落实不到位、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非税收入未上缴等问题51个,涉及问题资金2.21亿元,提出审计建议33条,促进拨付、归还原渠道资金1.02亿元,促进上缴国库、收回结余、部门上缴资金260万元,规范资金使用1.05亿元,进一步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严肃财经纪律,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 二是聚焦民生福祉,守护群众切身利益。以推动兜牢民生底线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市本级殡葬改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深入揭示了殡葬改革发展规划制定、行政审批等问题40个,涉及问题资金792万元,提出审计建议6条,规范资金使用646万元,持续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成效;组织开展了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管理使用及效益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对573个衔接项目开展审计,涉及衔接资金6.87亿元,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安全构建起坚实防线。目前,该项目正在审计中,涉及试点县审计工作已全部完成。 三是聚焦资产投资,服务保障项目建设。以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推动项目建设进程为目标,组织开展了沈白高铁通化段建设项目2024年7—12月和通化市城中村改造项目2024年11月—2025年3月跟踪审计,重点关注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及项目建设进度等情况,及时揭示影响项目推进的卡点、堵点,确保重大民生项目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项目顺利推进。服务保障沈白高铁顺利通车,通化正式进入“高铁时代”,为民生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四是聚焦权力运行,规范干部履职用权。以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为目标,组织开展了31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了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等情况,揭示了部分单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违规报销等问题51个,涉及问题资金7413.63万元,提出审计建议38条,规范资金使用7190.85万元,促进上缴国库、收回结余、部门上缴资金43.19万元。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五是聚焦内审建设,防控内部风险隐患。以夯实基层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工作基础为目标,深入各县(市、区)开展专项调研,对县区内部审计机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体检”,打破以往调研“碎片化”瓶颈,精准掌握基层工作现状,为后续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基层审计机关快速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效。截至三季度末,通化市共设立内部审计机构108家,配备专兼职内审人员1413人,组织开展内部审计项目221个,通过审计促进健全完善制度机制140个,切实发挥内部审计作为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撰写的《聚焦内部审计统计调查 赋能审计监督新效能》审计信息,在《中国审计报》、凤凰新闻、吉林省政府网站、《当代审计》等多级权威媒体平台发表,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经验传播的“破圈”效应。 六是聚焦问题整改,做好“下半篇文章”。坚持将审计整改当课题研究,制定了审计整改“红黄绿灯”预警机制相关制度,分级分类管理,重点跟踪督办,准确划定整改类型,明确整改时限,督促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方案,通过电话调度、下达整改催办单、约谈指导、情况通报等形式跟踪整改进度,及时更新台账信息,运用“清单+销号”管理方式,严格整改结果复核把关,力争将审计“问题清单”转化为发展效能。截至三季度末,整改期限内已完成各级审计机关2024年审计查出涉及市本级整改问题217个,整改率达94.76%;其中:涉及审计署查出的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清零。向市委主责办报送《反馈问题“红绿灯”台账》2次。 |
版权所有:通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吉ICP备05000673号
网站标识码:2205000001
吉公网安备 22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