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通化市科协专题>>科学普及 | |
时间:2021-09-15 来源:通化市科学技术协会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和新要求,依托保护区自然资源优势,开拓进取,积极开展了科学普及、业务培训、自然教育等活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做以下介绍: 一、龙湾保护区资源优势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内陆湿地和水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火山地貌为基础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内高密度的玛珥湖群、完整的火山口湖演替过程、典型的温带森林区泥炭沼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地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生物学、湿地学等多学科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也是面对广大公众理想的科普教育基地,具有极高的科普示范价值。 龙湾保护区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全国摄影家创作基地。于2004年就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入选了IUCN绿色名录。2018年被中国林业产为联合会授予“中国森林体验基地”;2019年被吉林省科协授予“吉林省科普工作示范基地”;2020年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自然教育基地(学校)”“全国林草科普基地”。保护区的资源特色为开展生态文明传播实践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扎实开展科学普及工作 多年来以健全科普工作体系,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为突破口,积极建成了具有科学优势和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并依托这些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不断提升科普工作层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疫情期间,加大了线上科普力度,通过微信公众号搭建了科普教育平台,向公众推送多篇关于保护野生动物、山花识别、爱护鸟类、湿地类型等一系列科普文章,提出“拒食野生动物从我做起”的倡议;另外在“科普日”“地球日”“湿地日”等推送专题宣传文章。线下通过更新科普画廊的展板内容,宣传普及湿地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相关知识。结合保护区标识牌项目的实施,制作了多块科普宣传牌布设在保护区相应地段。通过一点一滴的熏陶和渗透,使广大公众自觉地产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怀和理念,从而树立一种新的科学的生态文明观。 2020年完成了龙湾宣教馆的装修布展,在布展过程中,配合设计方对数据资料进行认真筛选归纳,力求展示内容科学而详实。建成后的宣教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从火山喷发到湿地形成,以及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等,同时还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目前宣教馆已向公众开放,极大地提升了科普能力。2021年龙湾宣教馆正式对外开放。自开放以来,吸引了来自各界人士的驻足,尤其引起了中小学生的极大兴趣,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三、大力推进自然教育研学活动 研学旅行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已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开展起来。龙湾保护区作为科普基地和自然教育学校,编制了《龙湾地质地貌知识》《认识湿地》等研学课件。2020年夏季疫情缓解后,接待了几批来自长春市等地的中小学生研学团队,在大自然课堂里为他们讲解火山遗迹和湿地演替,去认识路边的一草一树。随着活动形式的创新,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把生态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通过参加研学活动增加他们对自然的认知,从小就树立生态责任意识。 为更好地开展研学活动,着力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举办了两期科普人员业务培训,聘请相关专家教授进行指导,使科普人员素质得到了提升。 今后龙湾保护区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单位实际,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以更加务实的作风,促进科普工作的开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