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通化市地方志专题>>方志天地

【通化市志(1986-2005)】第十八篇 乡镇企业 民营经济 第二章 发展规模

时间:2025-07-29 来源:
  第一节 主要经济指标
  一、乡镇企业
  1986年,全市乡镇企业为19886户,总产值47410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352万元,利润5034万元,从业人员90932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73837人,占81.2%,安排城镇就业17059人,占18.8%。为加快乡镇企业发展,1992年3月,中共通化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若干规定》,重点加强对乡企的领导,向县(市、区)选派懂经济、熟悉工业、会管理的干部,任分管乡镇企业的副县(市、区)长;向乡镇(街)选派分管乡镇企业的副乡镇(街)长(主任)。并对他们在任职期间的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鼓励科技人才向乡镇企业流动;鼓励机关在职干部领办乡镇企业,在原职籍不变的情况下,工资可以上浮2级至3级。筹措资金,努力增加有效投入。对贷款项目投产后新增利润给予减免所得税照顾;对关停企业给予停息挂账的照顾;对银行贷款抵押给予放宽政策的照顾;对招商引资给予奖励的政策等都作出明确规定。扶持乡镇企业,保护乡镇企业合法权益。在各项审批、收费、检查、评比、验收等都做出比较严格的规定。由于有比较宽松政策的引导,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1995年,企业户数达到83417户,比1986年增加63531户,平均年递增8.7%;总产值实现597232万元,平均年递增18.7%;上缴国家税金21548万元,平均年递增19%;利润41287万元,平均年递增18%;从业人员258081人,比1986年增加167149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208271人,安排城镇就业49810人。1996年,进入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乡镇企业呈现跨越式发展的态势。企业户数上升到90445户;总产值831068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5525万元,利润55445万元;从业人员273877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215863人,安排城镇就业58014人。2000年,乡镇企业为90044户;总产值1597965万元,5年平均递增22.3%;上缴国家税金39949万元,5年平均递增31%;利润103867万元,5年平均递增37.4%;从业人员288247人,比1996年增加14370人。2005年,乡镇企业为72560户,比2000年减少127484户;总产值下降到876543万元,5年平均下降36.4%;上缴国家税金25458万元,5年平均下降21.4%;利润968574万元,5年平均下降20.2%;从业人员247560人,比2000年减少40687人。各项指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老化,被市场淘汰,其企业有通化县果松纤维板厂、梅河口市梅塔化工厂;二是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纷纷被关闭,在此期间,分别关闭通化县果松工业硅厂、光华工业硅厂、柳河县五道沟工业硅厂、集安清河工业硅厂、梅河口市新河造纸厂等企业;三是技术装备落后,设备陈旧,企业无力改造而被迫关闭,如通化县二密喷灌机厂、柳河城关低压溶器厂等。
  二、民营经济
  1986年,全市民营企业为22318户,实现总产值11565万元,利润1249万元,税金537万元。1996年,民营企业发展到87851户,比1986年增加65533户;总产值578309万元,10年平均递增26.4%;利润40679万元,10年平均递增16.5%;税金17189万元,10年平均递增17.6%。2000年,民营企业发展到88974户,比1996年增加1123户;实现总产值1624966万元,5年平均递增36%;利润78952万元,5年平均递增18.8%;税金44690万元,5年平均递增32%。
  2001年10月,组建民营经济发展局以后,其管理职能与统计口径及统计范围均发生变化,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基本上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和整体出售而转型为民营企业。因此,在民营经济的统计中,既有原来的乡镇企业,又有转型后的民营企业。是年,全市民营经济企业为42652户,总产值为771318万元,增加值为193091万元,实缴税金44325万元,利润88885万元。
  2004年7月,召开全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广播电视动员大会。主会场设在驻通65367部队会议室,各县(市、区)设分会场,重点民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设收视点,直接收听收看人数达10万余人,规模之大,历史空前。会上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表彰2003年度全市民营企业纳税状元、纳税大户和安置就业先进民营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先进民营企业的决定》、《关于表彰通化市“创业先锋”的决定》。会议期间,中共通化市委,通化市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的若干规定》。从12个方面进一步放宽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分别从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行税费优惠、控制检查、建立财政奖励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人才支持、严厉查处涉软案件、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作出详细严格规定。
  2005年,企业户数为68436户,比2001年增加25784户;总产值实现323600万元,为2001年的3倍;实缴税金95467万元,为2001年的2.2倍;利润193704万元,为2001年的2.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