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
1986年6月,成立通化市防汛指挥部,总指挥由市长担任,分管农业和城建的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军分区和驻军首长及水利局长和建委主任,市政府有关部门,通化钢铁公司、通化铁路分局以及邮电、水文、气象等单位的负责人为防汛指挥部成员。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内设综合、水情、城镇等组。负责全市防汛的日常工作,市水利局局长兼任防汛办公室主任。市防汛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均为临时机构,每年6月初组建,9月末解散,平时防汛事务由市水利局工程管理科负责。各县(市、区)乡镇、行政村及企、事业单位均设立防汛组织机构,负责组织领导辖区内或本单位的防汛工作。2005年12月,成立常设的通化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编制6人,负责防汛、抗旱的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通化市水利局。
二、防汛
通化市防汛工作贯彻“防重于抢”的方针,每年汛前均组织市、县、乡三级及时建立防汛机构,做好汛前防汛检查,有针对性的开展工程维修,消除隐患,迎战洪水。全面安排落实险区疏散撤离、灾民安置、组织抢险队伍等非工程防范措施,以便安度汛期。做好汛情传递和洪水调度,发挥水利工程的减灾作用,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1986年,通化市防汛指挥部遵循国家水电部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行使中型水库和3条主要河流的洪水调度职权。是年,市防汛指挥部主持对各水库的洪水预报方案进行全面修订。2003年至2005年,主要江河及中型水库的洪水调度职权改由所在县(市)行使,市防汛指挥部仍负责工程调度、运用、计划的审批。
三、抗洪抢险纪实
1994年洪水灾害 8月6日至8日,受高空切变线影响,梅河口市、柳河县、辉南县和集安市降暴雨。其中,梅河口市6日至7日降雨量135毫米,集安市7日至8日降雨量156毫米。受15号台风影响,8月13日至16日全市普降暴雨,暴雨中心位于辉发河上游左侧支流,最大降水量171毫米。海龙水文站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61毫米;辉发城水文站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18毫米。暴雨雨峰偏后,主要降雨集中在整个降雨过程的最后两个时段(每个时段为6小时)。16日8时至20时,海龙水文站流域平均降水量86毫米;辉发城水文站流域平均降水量62毫米。这两个水文站出现自1959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8月17日14时,海龙水文站出现洪峰流量1590立方米每秒;8月18日2时辉发城水文站出现洪峰流量3310立方米每秒。其重现期分别为33年一遇和30年一遇,属于特大洪水。这两次洪水,使通化市5个县(市)都遭受到洪涝灾害侵袭,梅河口市、辉南县和柳河县尤为严重。据灾情统计:全市5个县(市)的95个乡镇709个村65.75万人受灾,其中被洪水围困的有15.65万人,紧急疏散转移人口19.25万人。3个县(市)城区和34个乡镇所在地进水,辉南县城朝阳镇被淹,积水深1米至2米,镇内到处可以行船。全市倒塌房屋16271间244225平方米;农作物成灾面积61872公顷,其中绝收面积22885公顷,冲毁耕地3662公顷,冲毁鱼塘面积3347公顷;造成全部停产的工矿企业有473家,部分停产的有662家。洪水造成铁路中断5条(次),公路中断33条(次),铁路路基有1处被冲毁,公路被毁62.9公里,冲毁公路桥涵129座。供电线路中断10条(次),冲毁输配电线路2736根杆166.55公里,损坏通讯线路2935根杆176公里。水利工程遭到洪水破坏的有:小(一)型水库12座,小(二)型水库45座(其中垮坝13座),堤防204处,长235.06公里(其中主要江河堤防决口50处,长2.30公里),护岸99处,水闸222座,渡槽36座,水利桥涵595座,机电井站387座,拦河坝1961座。洪水造成14人死亡,(6人是为抢险而牺牲的,其中3人是解放军战士)。损失畜禽22188头(只)。据测算,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7606万元。其中,城镇设施和住房损失5897万元,农林牧渔业损失62250万元,工交企业损失2256万元,水利设施损失7203万元。
为防御15号台风暴雨灾害,通化市防汛指挥部于8月15日10时发出《紧急通知》,通化市和各县(市、区)领导及军队首长深入防汛第一线,组织群众投入抗洪抢险。全市共出动15220名干部、446800名城乡群众和8200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参与抗洪抢险,动用车辆21630台次,投入防汛草袋34.7万条、麻袋16.23万条、编织袋37.4万条、木材413立方米、铁线23吨、汽柴油308吨。被洪水围困的19.29万群众及时安全转移并得到妥善安置。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9000万立方米,海龙水库削减大柳河、辉发河洪峰500立方米每秒,保护县(市)城区的主要堤防没有发生决口。
1995年洪水灾害 6月28日至8月19日,全市共发生7次暴雨或大暴雨。其中,受高空切变线影响,自7月28日至8月7日,先后发生3次大暴雨。7月28日至30日的一场大暴雨历史罕见,全市大部分地区处于暴雨中心区,72小时平均降水量250毫米以上。其中,通化水文站为186毫米、其上游的八道江水文站为285毫米,通化县英额布261毫米,柳河县安口镇282毫米,梅河口市241毫米,辉南县朝阳镇292毫米。这场暴雨使辉发河水系发生超历史记录的非常洪水,辉发河海龙水文站洪峰流量为(7月30日2时出现)3010立方米每秒,洪水重现期为100年一遇;辉南县辉发城水文站7月31日13时出现洪峰流量7880立方米每秒,重现期为1000年一遇;辉发河支流三统河样子哨水文站7月31日2时出现洪峰流量2920立方米每秒,重现期为500年一遇。3站洪峰流量均高过历史上有记录的最高洪峰值。浑江通化水文站7月30日10时出现洪峰流量为5380立方米每秒,重现期为30年一遇,是仅次于1957年6280立方米每秒和1960年5880立方米每秒的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上第3位大洪水。8月2日至4日,暴雨使鸭绿江干流发生大洪水,集安水文站出现最大洪峰流量8400立方米每秒,是仅次于1960年10600立方米每秒的历史第二位大洪水。8月6日至8日,浑江水系再次降大暴雨,集安三家子3日雨量218毫米,重现期为30年一遇;8月6日,通化水文站降雨量159毫米,最大洪峰流量为4250立方米每秒,是历史上有记录的第4位大洪水。
连续的暴雨洪水,使全市各县(市、区)遭受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破坏巨大,损失惨重。全市受灾乡镇(街道)127个,村屯1380个,人口140.60万人。被洪水围困56.37万人,紧急转移人口52.56万人。进水积水城镇12个,其中通化、梅河口、集安3市市区和辉南、柳河、通化县3县县城均被水淹。损坏房屋12.91万间258.21万平方米。农作物受灾面积18.0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0.1%;农作物成灾面积15.59万公顷,绝收面积7.97万公顷,毁坏耕地6.24万公顷,淹死畜禽20.86万头(只),损失鱼塘5112公顷。洪涝灾害造成全市全部停产的工矿企业3670家,部分停产的1657家。铁路被冲毁7条(次),中断运行243小时,毁坏铁路桥涵4座、路基1公里,毁坏公路桥涵654座、路基665公里。洪水造成全市供电中断104条次282小时,损坏输配电线路4616根杆307公里长。毁坏通讯线路11156根杆469公里。洪水损坏的大中型水库9座,小(一)型水库32座,小(二)型水库209座,其中垮坝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2座;造成堤防决口849处130公里,损坏护岸456处、水闸3917座、渡槽79座、水利桥涵1345座、机电井站1170座、水电站15座(装机容量1.10万千瓦)、水文站5座、水管设施20处。冲毁塘坝和拦河坝2811处,渠道149.40公里。全市直接经济损失约61.23亿元。其中,城镇设施和房屋损失18.47亿元,农林牧渔业损失20.98亿元,工交经贸损失16.20亿元,水利设施损失5.58亿元。为抗御暴雨洪水灾害,市及所辖县(市、区)乡镇及各单位党政领导及时组织干部群众投入抗洪抢险。全市出动干部8.88万人,城乡群众59.3万人,解放军武警官兵9149人,机动车辆4.23万台次投入防洪第一线。动用防汛草袋97.6万条,麻袋57万条,编织袋146万条,铁线119吨,木材(桩)3250立方米,汽油570吨,柴油347吨。累积投入抗洪抢险资金1154.13万元。
全市10座大中型水库,坚持蓄泄兼顾、安全第一的调度原则,拦蓄洪水1.19亿立方米,削减洪峰1344立方米每秒。其中,海龙水库削减洪峰流量1060立方米每秒,削减系数为91.40%;时家店水库削减洪峰流量110立方米每秒,削减系数77.5%。
1998年“八一二”特大暴雨灾害 8月12日16时23分至23时,受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影响,通化市区及通化县出现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强降水。6小时降水量150毫米,同时伴有电闪雷鸣和9级大风。尤其是19时至21时的2小时里降水130毫米。高强度降水的大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周围山体多处发生泥石流,市区内普遍过水,主要街道半数以上水深.超过1米。突如其来的局部地区大暴雨使通化市区和通化县遭受严重灾害。据统计,通化市及通化县13个乡镇24个村7.6万人受灾。被洪水围困的有1500人,紧急转移人口4400人,损坏房屋12735间21.6万平方米,倒塌房屋9060间,造成3人死亡、6人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8146公顷,成灾面积4622公顷,绝收面积3533公顷,毁坏耕地940公顷。损坏堤防1.8公里,塘坝2座,小水电站1座(装机2台500千瓦)。冲毁市区道路15.6公里、郊区公路27.5公里,毁坏公路桥涵60座,冲断公路4条(次)。市区周围沟壑洪水携泥沙涌向街巷,地下排水全被堵塞,淤泥遍布,厚度达20厘米以上。高低压电力线路被雷击中断供电16条次12小时,毁坏变电站3处。冲毁通讯线路58根杆,2.9公里,570户通信阻断。暴雨洪水造成工矿企业停产的有24户,半停产的61户;41所学校受灾,损坏教学设备5800台(套)。市区8个医院遭洪水侵袭,损坏医疗设备150多台,水淹药品450箱。大暴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4697万元,其中市政设施和房屋损失20566万元,农林牧渔业损失5453万元,工业交通运输业损失8448万元,水利设施损失230万元。
灾后,全市迅速开展清理和修复工作。共出动干部2200人,城乡群众53400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490人参加抗洪抢险;出动车辆1073台次;动用草袋10700条、麻袋5000条、编织袋77000条、汽油25吨、柴油20吨;投入土石方51万立方米,现金29万元。8月13日,市区清淤基本结束,清淤量21万立方米,各种被毁设施基本修复,市区社会生活恢复正常。